2013年最值得你移步而至的作品展!
发布时间 Release time: 2013/7/7 18:10:00       来源 Source:原创
 

展览名称:“B52——王耀华文革日记”

展览时间:201378日——731
(开放时间:90022:00逢星期一休息。)

开幕酒会:201378日下午2

主办机构:上海红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海湾1号营地

出品机构:上海红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现代艺术投资联盟/艺术上海网

人:聂元伟

艺术批评:霍 

人:老 

展览地址:上海奉贤海湾镇海马路绿地海湾一号(“享乐主义”一号营地)二楼红耳艺术空间
 
 
 

《历史重要吗?》

 

1

20121212,我抱着外婆的遗像看着她的骨灰下葬,那一刻我大脑居然不可思议出现了王耀华老师的“B52”系列作品,让我既有着不敬先人的惶恐不安,又有了思维上豁然而得的释然。这是种触类旁通的感觉,一方面来源于王耀华作品展览的计划出来已久,所思纷乱,外婆去世前那几日尤甚;更源于外婆的离开和王耀华作品都带给我一种相类似体验:历史消失!

外婆出世于1922年,于我以及整个家族来说,她活着一日,我们便有着对那些由外婆演绎的从清末延续至今的许多往事、故事的丰富认知、理解、保留、联想、猜想等等,但随着外婆的离世,那些历史陈谷,一夜间便不再与我们关联。我突然发觉,历史这种貌似重要的存在,之所以能够存在,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恐怕不是牵引在某个社会形态发生、变幻的所谓多么大的事物上,而是维系于与个体相关联的那些亲人或者朋友情感亲疏甚至生死离别这样的细小间。

 

当然,和外婆带给我对历史认知的体验不一样,王耀华老师的“B52”所承载呈现的那段历史本身由于它的特殊其实已经消失的差不多了,今天,多数人已经在刻意回避这段历史的过程中理解到很多时候固执于历史不会有什么好处也没有那个必要,不如抱着娱乐的心情看看某几个人的尔说和某几个人的虞讲,收获一点茶余饭后的谈资。

 

历史和我们的生活相比,历史显然并不重要。

 

2

“文革”题材的当代艺术作品,大多带有鲜明的批判意识,这些艺术家不约而同地悲愤交加,不约而同的愤懑不平,最令人吃惊的是,几乎不约而同地将批判之矛刺向同一个人:“毛泽东”这个貌似“文革”罪孽的主谋主犯。几年前我也有这样的作品,其中一个没有完成的作品将“毛”刻画成一个阴谋者。现在认真琢磨,在这些事儿上,我们艺术家到底是群思想单纯的人,有时候竟还成了集体无意识的领头羊吧!大家何不思量一下,共产党毕竟是一个高度民主的党派,“文革”若不是党内全体通过的行为,毛一个人态度又怎么可能变成决策?“文革”,这个由一党两派造成的内乱,这个由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实践的社会运动,要由一个个人来承担历史的鞭刑,合理吗?这让我想到同样一个运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过去,如今国富民穷、贫富分化严重、腐败横生、道德沦丧、信仰缺失、人情淡漠、惟利是图……艺术家是不是又要将一国的乱象归结为“小平同志”的恶呢?

 

历史是我们书写的,我们生在其中,都必须为历史的罪承担罚为历史的好引以为荣,在历史进程中,我们在哪里?我们去了哪里?我们做了什么?都会是明明白白的。

 

王耀华坚持创作“B52”系列作品很多年了,我以为,他对历史的态度,超越同时代大多数捏塑“文革”题材的艺术家。他的作品,内容主题上不持批判态度,形式感是绘画的,但体验是超绘画的。他的作品,底层背景剪裁、拼贴的全是那个时代的照片、报纸、文章文字甚至物件,让作品一开始就承载了丰富的时代信息,这些信息是非艺术家创作的真实材料,那些他几十年收集整理的时代资料,成为他演绎作品的舞台。然后,在这个舞台上,他的太多个人真实的情感和情绪被完全的自由地表达着,而作品显现出来的历史背景以及当时的生活脉络也清晰可寻、真实可见。他的作品,仿佛一部部电影,艺术家不是导演,更不是编辑,艺术家个人置身其间成为故事的一个角色,和故事里活色生香的其他角儿构成一个时代小人物生活的喜乐哀愁。

 

历史重要吗?在王耀华的作品中,我们显然看到历史太重要了。

 

3

“艺术来源生活高于生活!”这是谁都能随口说出来的对艺术的一种认知,那么,艺术究竟是如何高于生活的,恐怕就很难说清楚。我认为,艺术家通过手上的技术,把平常生活形态或者情感高度概括为艺术作品,刻画得生动逼真或者喧泄得淋漓尽致,是对“艺术来源生活高于生活!”的一种诠释。而那些能够真实呈现历史的面目,令真相成为真理的艺术家作品,才是对“艺术来源生活高于生活!”更本质释意。

 

我是“文革”后才出生的物种,对“文革”几乎没有什么印象,听老妈说,我出生那年,当地炮派和八派真枪实弹对干捍卫自己的主张和信仰的武装纷争基本结束,各处成立“革委会”,开始抓革命促生产,纷争中赢的那一派开始搞批斗……我小时候常常在老知青集会的场所听他们弹吉他唱歌,看他们喝酒猜拳,青春依旧飞扬……身边几个全面经历“文革”的艺术家,讲起那些年他们的经历如数家珍,全是神采飞扬……我总觉得,许多身在其中的人是幸福和快乐了,他们有着为他人解放全人类的崇高理想,嫉恶如仇(只是错把小恶当了大恶,却让真正的大恶隐藏了起来),对未来充满幻想。

 

“历史”这个词,令我又想起我从未谋面的的亲外公,我是直到2010年另一个外公(外公的结拜兄弟)逝世才知道他是国民党远征军抗战的一份子,是当年打腾冲保卫战负伤退役的。从我有记忆开始,他的那些历史在我们家就一直没有出现,等我知道的时候,只一声唏嘘。前几日,好友说她在《香港文汇报》做了《新周刊》孙冕的专版,内容有他四处奔走为尚存活于大陆的抗战老兵谋利的事情,据说还给徐总写了信。特定时间特定环境里的维护历史真有意义吗!我脑海中突然奇怪想到:对于发展中的所有人类来说,有很多历史是该结束的。

 

历史到底有多重要?被书写传世的强势的历史总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而真正的历史真相也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这些历史等待我们甄别和选择。但无论如何,对历史的态度,我想,每一个人都会在自己短暂的生命中给出回答。

 

我喜欢艺术作品呈现出来的历史真相,喜欢艺术家在所呈现的真实历史中再呈现率性的生命真相,这是艺术作品最珍贵之处,它们有着其强大的人性品质和个性特征,象普洱陈茶和陈年老酒一样,超越世事。描述这样的艺术作品,就如同那些年我哪个被电视台枪毙的“茶”广告一样的词:“这茶儿,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时候我祖父在喝,孙中山当了临时大总统我爷爷在喝,新中国成立我爹在喝,如今我也在喝……无论这世界如何变化,这茶的味道没有变!”

 

借这个展览,我就想对看展的朋友说一句话:王耀华“文革日记”很珍贵。

 

老羊

201372于昆明

 
本栏目浏览最多的文章
View most of this section of articles
本栏目评论最多的文章
Comment on this column most of the articles